【南方都市报】尚无先例!腹部植入胚胎,生殖道畸形的她成功产子

2025-05-21

      近日,被多家医院判定“无法生育”的复杂生殖道畸形患者黄女士,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联手努力下,通过国际首创经腹经子宫肌层穿刺胚胎移植术成功妊娠分娩了一名健康的宝宝。

 

image-20250521093854-1

黄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宝宝

 

      患有罕见的先天性生殖道畸形

      34岁的黄女士结婚多年未孕,在其他医院检查发现她患有罕见的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右侧单角子宫、左侧残角子宫,同时伴有阴道闭锁和宫颈严重发育不良。“跑了很多医院,都说我这种情况没法怀孕生子。”黄女士回忆。抱着忐忑的心情,她来到中山一院就诊。

      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妇科姚书忠教授、生殖医学中心王琼教授、超声介入科谢红宁教授、医学影像科关键教授、产科罗艳敏教授一同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的宫颈几乎“消失”,阴道仅有细小曲折的窦道,传统的试管婴儿胚胎移植路径完全行不通。“尝试阴道成型手术风险极高,可能导致孕期流产或子宫破裂。”多学科团队决定采用试管婴儿技术,但移植方式成了最大难题。

      “患者阴道闭锁,胚胎移植可以尝试从阴道假道途径进行,但需要超声介入科的帮助。”经过讨论,专家决定采用试管婴儿助孕及经阴道子宫肌层穿刺胚胎移植术。

 

      “双路径固定+腹部穿刺”

      成功植入胚胎

      通过试管婴儿技术,黄女士成功获得可移植胚胎。但前两次尝试传统的经阴道穿刺移植均告失败——偏右的子宫位置、厚实的盆底肌肉和“晃来晃去”的子宫,导致装有胚胎的移植管无法准确到达最适宜胚胎种植的位置。

      “既然阴道路径走不通,能不能从肚子上穿刺?”王琼教授、谢晓燕教授大胆提出新方案:先用一根穿刺针从阴道固定子宫,再从腹部穿刺子宫肌层完成移植。这种“双路径固定+腹部穿刺”的方法,全球尚无先例。

      经过严格的论证后,专家决定采用新方案为黄女士进行移植。王琼教授先经阴道假道穿刺固定子宫,谢晓燕教授则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从腹部皮肤刺入子宫肌层。术中却出现突发状况,由于病人的子宫没有强有力的宫颈及其周围韧带的支持,突然发生移位。

      两位专家一边通过超声实时调整角度,一边默契配合移动穿刺管,十余分钟后终于找到最佳路径。当装载胚胎的移植管在超声屏幕上稳稳抵达胚胎着床最佳位置。“推!”随着一针液体注入,胚胎成功“安家”。7天后,患者顺利怀孕。

 

image-20250521093922-2

专家团队为黄女士手术

 

      怀孕后,产科罗艳敏教授团队全程严密监护。考虑到单角子宫可能出现破裂风险,孕中期时多学科再次会诊,决定在孕34周左右进行剖宫产。最终,黄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新生儿经过观察后平安出院。

      “整个孕期就像闯关,每次产检都提心吊胆。”黄女士说,产科团队定期评估子宫情况,还为她制定了促胎肺成熟方案。“医生们比我还谨慎,让我特别安心。”

 

      十余年创新传承

      为难孕患者点亮希望

      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的深厚积累。早在2006年,医院超声介入科与生殖医学中心就曾完成国内首例经腹穿刺取卵术,帮助卵巢异位患者成功怀孕。此次经腹胚胎移植术更是完成突破,将超声介入技术从取卵延伸到移植环节。

      据统计,全球约1%的女性存在生殖道畸形,其中部分患者因宫颈或阴道问题无法通过传统方式移植胚胎。中山一院此次首创的经腹移植术,为这类“被判不孕”的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

 

image-20250521093957-3

患者发来的感谢信

 

      “医学的进步就是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专家表示,该技术通过超声实时引导,既能精准定位胚胎着床点,又能减少对子宫的损伤,未来有望推广到更多复杂病例。

 

文/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章智琦

报道链接: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505201087879.html?wxuid=ogVRcdPqlbKwKA6OgsTDZP-H6r1k&wxsalt=076330

报道时间:2025-05-20